長江商報消息 中學時讀到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,十分羡慕這個“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”的世外村莊。後來讀武俠小說,也讀到很多類似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古龍小說《圓月彎刀》里有“忘憂島”,是一群武林殺戮落敗者的聚集地;金庸《神雕俠侶》里也網站優化有個“絕情谷”,也是刻意迴避於大千世界。古墓派更絕,她們師徒幾代都是住在活死人墓里,罕與外人接觸。
  這種刻意隔絕於世的生活,沒有鬥爭紛擾,低頭抬頭都是熟人,照理花店說,生活可以做到簡單快樂。讀小說你卻會發現,封閉世界里的人們都非常苦悶。小“桃源”里出一個暴虐的統治者可就糟了,因為逃無可逃。“絕情谷”里每個人都是公孫止的奴僕。
  如果統治者還不錯,這個小社會也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:匱乏。這是所有封閉社會的命門。只要人口少,分工必然成問題。很多人既是農民又是獵戶,要養殖、製造工具,很多技藝、思想和社會分工必然消失,社會開始倒退。17世紀日本閉關鎖國之後一百多年,西方到九份民宿訪者驚訝地發現:此前早就流行的牛拉犁消失了,日本人恢復了落後的人力翻田。牲畜大量減少,原因是缺乏足夠的糧食飼養。糧食減產與各種鐵制工具逐漸消失有關——因為很少人再使用它,此前鍛煉生鐵用來鑄劍、制槍,現在都不需要。由於人口穩定,需求受限,信息受阻,日本人不知道當時世界發生了多大變化。
  因此我想,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的存在的話,就不會有“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”,“設酒殺房屋貸款雞作食”的豐盛場面更是奢望。桃源中人對新耕作方法一無所知,生產效率不會太高;人口太少,沒法貿易,所有人要終日生產才能維持溫飽。他們的需求因環境所限變得極為單調,吃穿二字就夠他們累了;至於音樂藝術、精神享受這些東西離他們都很遙遠。由於人口太少,近血緣結合的比例就高,時間一長,人口體質也會退化。雖然遠離戰火,“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”,代價也真夠大的。
  美國哲學家安·蘭德的小說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講了一個故事:一群人類社會最傑出的企業家精英,因為忍受不了政府對企業變本加利的管制,決定“罷工”,退隱到一個山谷里。當最富有創造力的人們消失,所有生產消費活動變成太平洋房屋“計劃分配”,社會果然停止了進步。她以此警告現實社會對企業家精神壓制的惡果,但卻塑造了一個新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可以想見:即便這個小社區里的人每個都身懷絕技,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。因為:人太少了。他們的創造力如果不能在大社會裡擴展,也會失去用武之地。時間一長,天才也會“泯然眾人矣”。
  世外桃源聽起來雖然美好,但其前提“封閉”卻是致命的。人是社會動物,只有融入到大環境里參與分工協作,進步才是可以期待的。
  ■菁城子(北京 媒體人)  (原標題:世外桃源沒那麼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w08awjm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